一般来说,突变的病毒的毒性及杀伤力虽然一代不如一代,但是它的传播力与在人体的复制繁殖力,却是一代比一代强。以现在的新冠病毒(SARS-CoV-2)已突变成D614G来说,虽然病毒毒性比原来病毒的毒性弱,但是传染力却是10倍以上。
在英国,病毒突变成“B1.1.7病毒株”,对过去抵抗力较强而较不易感染的青少年也产生威胁。在非洲,新冠病毒突变成“B 1.351病毒株”的病毒谱系(lineage)。
为何需打两剂?
当变种的病毒逐渐遍及五大洲,而且病毒也继续在突变中,虽然戴口罩与保持社交距离等公卫措施可暂阻断病毒传播,但疫苗接种才是有机会达长治久安的防疫策略。
目前,世界疫苗呼声最高的是辉瑞药厂的“BNT162b2”疫苗,接着是莫德纳(Moderna)制药公司(原由美国卫生总署NIH研发)的“mRNA-1273”疫苗、牛津/阿斯特捷利康(Oxford- Astra Zeneca)的“AZD1222”疫苗以及俄罗斯的“Sputnik V”(史普尼克V)疫苗。
它们共通点是都需要打两剂疫苗,第一剂主要提供早期保护,第二剂则是加强保护,前后两剂时间大多需要相隔约2至4星期(注:牛津/阿斯特捷利康(Oxford- Astra Zeneca)疫苗可以间隔4到12星期)。
各种疫苗有何差别?
关于这个问题,先从人体细胞内的结构讲起。人体细胞内有两种核酸(nucleic acids)的聚合物(polymers):一是脱氧核糖核酸(Deoxyribonucleic Acid)简称DNA,存在于细胞核(nucleus)中,二是核糖核酸(Ribonucleic Acid),简称RNA,存在细胞核外的细胞质(cytoplasm)。
牛津大学的疫苗由DNA做成,比较稳定,但是副作用较多,而且效度是75%;由RNA做成的疫苗效率达到95%。但是由于RNA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的核酸,所以用RNA做成的疫苗和DNA做成的疫苗相比,较不稳定。因此如果没有在相当温度的冰库冷藏的话,很容易变质而失效。
辉瑞药厂及莫德纳制药公司的都是RNA疫苗,两者基本相似,只是储藏温度不同而已,虽然前者先研发上市,但后者鉴于零下70-90度的冰库不常见,所以加了缓冲物以资稳定,可以在零下-20度贮存。
忧成“白老鼠”
病毒老是在突变,那我们是否应该注射疫苗?
既然病毒继续在突变,加上欧美研发的疫苗多在紧迫下制成,没有经过第四阶段的临床测试,民众不禁会犹豫该不该现在就施打疫苗,会不会成为临床试验的白老鼠呢?
的确,当辉瑞药厂的“BNT162b2”疫苗核准于二月下旬在香港紧急使用,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的最新研究发现,只有四成半受访香港市民表示有意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,较去年六至十一月的约六成为少。其中,年纪较轻、教育程度较高、较富裕的受访者,越无意接种疫苗。原因主要是担心有副作用,质疑安全性和成效。
虽然病毒一直在突变,但因为来自共同的病毒祖先,从原来的同一种病毒代代传承繁殖,在一代又一代的突变时间越久,则突变的变数也越多。所以在病毒还没有出现过多突变太多之前,大家应该尽早施打疫苗。
一个社区中如果有超过七成的人接种疫苗,就可得到集体免疫(herd immunity)的效果,阻断病毒的大量扩张。依据目前专家建议,仍是鼓励民众去注射疫苗,这是因为如果越多人及早接种疫苗,病毒就能早日绝迹。
变种病毒株会让疫苗失效吗?
当民众开始施打疫苗,长久的疫情出现一丝曙光的时候,英国却在去年12月底出现传播力增强七成的新冠病毒变异种“B1.1.7病毒株”,造成英国疫情大流行。这也让我们开始担心,新病毒株是否会影响现有疫苗的保护力?
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作用,主要是针对病毒表面突出的棘状蛋白(spike protein)。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(antibody),识别入侵的病毒表面的棘状蛋白,然后联合人体的白血球一起扺抗,并呑噬病毒。
既然病毒的棘状蛋白経常因突变而在改变,也因此改变棘状蛋白的数目及外形,躲过抗体的识别。因此,以突变前的病毒表面棘状蛋白而研发的疫苗,对抗已经突变的病毒、预防传染的有效性自然有可能减低。对此,疫苗专家普遍认为变种病毒株“不会在
短期内影响”疫苗的有效性。因为病毒要变化到疫苗完全失效,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达成的。
新种病毒株并没有改变抗原性,除非突变成新冠病毒棘状蛋白质发生几百个胺基酸排序的改变,疫苗才会完全失效。
因此,目前现有的疫苗还是可以帮助人体辨识新冠病毒,产生免疫力。
发表回复